如存款保障委員會在2011年公佈的數據所示,香港人的每月平均儲蓄為港幣6600元。以十年作為起算,每月6600元的存款將變成港幣792,000元----然而,這項數並未把通脹率納入計算。假設通脹率為2.5%,十年後你原本七十多萬的購買力將貶值至港幣690,873元(貶值了12.8%);假設你是以三十年作為起算,你的購買力將會變成港幣1,643,599元(貶值了30.8%)。
倘若你把錢放進投資的世界,在30年間每月同樣用港幣6600元作投資,並假設你有2.5%的年回報。在複利效應 下,十年後你將獲得港幣789,283元(增長了14.2%)、30年則為港幣2,353,121元(增長了43.2%)。由此可見,有投資跟沒有投資的分別(在上述保守估計的情況下),就是接近七十萬元的分別。嚇人的地方是,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,美國現時的通脹率為8.5%;而投資VOO(追蹤標普500指數)在十一年間的年回報率為13.7%。這對你每月儲蓄的六千多元有何影響,大家都應該心裡有數。
投資的本質就是投資將來。學生A習慣了在學期初就把功課全部完成;而學生B往往都拖到要交的前一天才來做。兩者能享受的自由時間雖然是一樣(學生A能享受做完功課後的所有自由時間;學生B能享受做完功課前的所有自由時間),但兩者比重卻未必一樣。倘若你決定每月透支你的所有收入,你固然可以頓時獲得你想要的享樂;但倘若你在將來有急事需要用到一筆大錢,而你在那刻才發現自己原來沒有任何儲蓄時,你之後的自由就會被剝削,而這種損失比起你每個月所得到的小享樂可能更大。而且,財富能為你帶來更多選擇。倘若你想在工作上得到晉升,你可能需要花費一筆金錢、以及一定的時間去進修。倘若你每個月的收入都捉㩒見肘,放工後還要花時間去做一大堆part-time,你何來時間進修?由此可見,及早投資、及早享受複利效應,對你將來的幫助就會越大。當然,弔詭的地方是,倘若你未磨練好你的技術就衝入場,你的損失一定會比通脹大。知行合一很重要,很多東西不要為做而做(特別是投資),不然就無異於飛蛾撲火,死路一條。
If you don’t find a way to make money while you sleep, you will work until you die. (譯﹔如果你沒辦法在睡覺時也賺到錢,你就會工作到死掉那一天。) -Warren Buffett
那麼,要多少錢才算足夠呢?美國在2010年就開始興起了一個名為 FIRE(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)的風潮,說要鼓勵更多人以財務自由、提早退休、享受生活為目標。要達到財務自由的其中一項條件是,你要有年支出*25倍的資產(又名為4%法則)。假設你的年支出為港幣十五萬,根據4%法則,你需要有港幣3,750,000(150,000*25)總資產(理想是有每年5%投資回報率配合),才能達到「財務自由交叉點」。這個交叉點又被視為是你的退休時間。當然,在香港生活,你可能還要供樓、買車等等。這樣也就更顯出投資理財的重要性,畢竟俗語有說:「工字不出頭」。
© 2022 by Jungleman Investment
小小宣傳:依家用我地 referral code 開設新戶可享最高 4450USDT 迎新優惠、期間手續費減免、以及我們專屬的不定期 IEO 空投 airdrop 活動:
Bybit https://partner.bybit.com/b/Dsir (referral code: 26833)
Gate.io https://www.gate.io/signup/10579525 (referral code: 10579525)
Bitget https://partner.bitget.com/bg/exfd63191667230582473 (referral code: exfd6319)